记住这个男人他拒绝300倍高薪回国,用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提到“中国天眼”,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南仁东。他就是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20多年呕心沥血,为国人打开了一个“天眼”。他创造的这口“锅”,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比德国波恩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能收到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未来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号。就是这口“锅”,让中国的天文探索事业赶超所有国家20年。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两年后,贵州师范大学成立天文系设“南仁东班”,将大师精神延续。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南仁东从小就是别人眼里的“学霸”人物,从吉林小城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南仁东才华横溢,他对绘画诗书、服饰美学都颇有研究,拿过机械制图比赛第一名,甚至还办过讲座谈服饰潮流美学。但是他最终决定把天文当成了毕生事业。南仁东画作因恰逢社会动荡时刻,南仁东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干了十年。改革开放后,他开始发光,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在国外著名大学当客座教授、做访问学者,他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学家之一。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辞去薪水比国内高多倍的工作,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说:在我眼中,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年,在日本东京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听到此提议后南仁东兴奋的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因为有太多的困难需要解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支持?这些都是未知数。南仁东的好友甚至提醒他:一个连汽车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造得了大型的射电望远镜?倔强的南仁东带着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踏足了很多人从未踏足的荒野,更是遇见了很多人从未遇过的险情。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但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地方找到了,但资金的问题却让南仁东心里没有底。南仁东的助手回忆到:我们的团队被称作“丐帮”,由于没有经费的支持,常常需要来自各方的接济。所以,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年,在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上,十一五科学工程的立项申请汇报进行时,南仁东再也忍不住了,他激动地说:“第一、我们干了十年,没有名分,我们要名分,FAST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有没有可能立项?这么多人,二十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第二、我们身无分文,别人搞大科学工程研究预算上千万,上亿,我们囊空如洗。”南仁东的努力没有白费。年,立项建议书终于提交了。在最后的国际评审中,南仁东用英文发言,提前把整篇稿子背下来了。评审最后国际专家开玩笑:“英文不好不坏,别的没说清楚,但要什么说得特别明白。”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佩服。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南仁东作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没有科学家的样子,乍一看更像一名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他自己也跟学生说:“就像个农民。”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刚到选址地的时候,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住的工棚是三栋呈C形摆放的钢板房。几个青年人回忆起第一年冬天在这里的场景:冻得实在受不了,大家不得不砍下一棵树,燃起篝火,相拥着熬过了一个漫漫寒夜。南仁东和他的团队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年9月25日,中国的天眼FAST项目终于完工。完工后,他曾说:如果有一点瑕疵就对不起国家。但在南仁东还没有看到天眼发挥作用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得了肺癌。9月15日深夜,南仁东病情恶化逝世,这一年,他72岁,他的FAST工程还有10天就一周年,而他却再也没有等到。国家天文台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有人曾问,有哪一瞬间让你为祖国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一个答案被顶了2万7千次。他的回答是:南仁东。不必多说,懂得自然感动。南仁东的一生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来比喻最恰当不过:“在这个满地都是金钱的年代,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by/11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