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开篇写道:“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作过一次天文学讲演,他描述了地球如何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又是如何围绕着称之为我们星系的巨大的恒星集团的中心公转。演讲结束之际,坐在房间后排的一个小个老妇人起立说道:‘你讲的是一派胡言。实际上,世界是驮在一只巨大乌龟背上的平板。’这位科学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后说道:‘那么这只乌龟是站在什么上面的呢?’‘你很聪明,年轻人,的确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是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啊!’”
现在,所有人都会觉得老妇人的话是多么可笑多么荒谬,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丰富又完美的物理理论:在自转的同时,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转,银河系绕着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心的巨引源转,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又绕着再上级的巨巨引源转……
这样一个完美的物理理论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为了物理界颠扑不破的真理,好像已经没有人也没有任何理由来质疑和反驳这样一个完美的物理理论吧!
可是,当我们稍微仔细地思考一下,那些公转的星球、星系团绕来绕去,绕到最后的那个N巨引源又是什么样子呢?它的质量是多少?它的速度是多少?而它又是绕着什么在公转呢?总不能说最后那个N巨引源没有尽头,是无限却不循环的吧!也不能说它是静止不动地待在宇宙的中心吧!
所以,当我们把那个所谓完美的公转理论与老妇人的“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理论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是何其相似啊!所以,既然老妇人的“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理论是荒谬可笑的,那么我们这个所谓完美的“一个绕着一个,一直绕下去”的公转理论又何尝不是荒谬可笑的呢!
永恒的空间我们再来看看天文学家们研究、计算出来的这些数据:地球公转速度为30千米/秒,太阳公转速度为千米/秒,银河系围绕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心的巨引源运转的速度为——千米/秒(每小时——万公里)。
银河系的直径是18万光年,拥有数千亿颗恒星,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竟然在一秒钟的时间里移动了近千公里,呵呵,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你眨巴一下眼睛,这个直径18万光年的庞然大物已经飞到了1千公里之外。它是怎么做到的?是在变魔术吗?
而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运转速度是多少呢?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包含约10万个星系,直径为5亿多光年,质量是银河系的10万倍。按照天文学家们的计算方法,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质量远超银河系的质量,所以,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运转速度必然要远远高于银河系的公转速度吧!所以,这个直径5亿多光年的更为庞大的超星系团在我们一眨巴眼的时间,肯定已经飞出去一千多(甚至两千多)公里了吧!5亿多光年的直径,一秒钟飞出去一、两千多公里,一小时飞行了四、五百万甚至六、七百万公里,这样的速度多么让人不可思议、多么违背常理啊!
最主要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并不是最后一个在公转的,在它的后面还围绕着N个上级、上上级——也就是N个巨引源、巨巨引源们在公转,所以,最后那个N巨引源的公转速度又是多少呢?是不是轻松的超过了光速呢?
再来看看天文学家们计算、研究出来的星球们的自转速度。地球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米/秒,太阳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2千米/秒,木星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2.6千米/秒(公里/小时),距离地球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的VFTS,赤道自转线速度达到了千米/秒,为太阳自转速度的倍。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可是,如此疯狂的数据却在不断地被刷新纪录。年,天文学家们借助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望远镜,发现中子星J-每秒钟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圈,它的直径为10千米,赤道周长为31千米,所以它的赤道自转线速度达到了3.5万千米/秒,约为光速的12%。
一个直径10千米的小星星,每秒钟自转了圈,自转线速度达到了3.5万千米/秒,这是多么疯狂多么恐怖的转速啊!
天文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当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中子星后,中子星保留了原来恒星的大部分角动量,但是半径却缩小到了十几千米,这就导致了中子星转速的迅猛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其一,这个所谓的超新星爆炸所遗留给中子星的角动量能够保持多久?是永动机吗?能一直那么快速地旋转下去?还是这颗中子星在刚诞生时恰到好处的被那些天文学家们捕捉到了?
其二,所有物理专业的学子们都知道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开始前的奇点处是宇宙的体积为零,物质密度、奇点温度、时空曲率都无穷大。然后创世大爆炸发生了,宇宙开始不断膨胀,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同时宇宙还在继续膨胀。据说,宇宙现在的膨胀速度比光速还快。既然宇宙奇点爆炸后会不断膨胀,为什么超新星爆炸后不是不断膨胀,而是迅速坍缩成十几千米的中子星呢?
其三,天文学家们认定距离地球最近的中子星为卡尔维拉,距离地球光年,那么中子星J-距离地球肯定超过了光年。让人诧异的是那些天文学家们都是利用什么样的仪器能观测到光年外,直径只有十几千米的那颗小星星?而且他们还能观测到光年外只有十几千米直径的小星星每秒自转圈!其四,这颗小星星每秒钟自转了圈,它的赤道自转线速度达到了3.5万千米/秒,这样高的转速即使是新星爆炸给予的动力,就能达到吗?
这些疯狂的数据在平常人眼中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可是这些数据在物理专业人士的眼中简直就是小巫,而他们研究出来的大巫数据更是数不胜数、夸张至极。
尤其是大爆炸理论,他们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无维度的点,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也就是说,包括地球、太阳、银河系、以及所有星系、星系云的宇宙,竟然起源于一个没有任何维度的点。
物理学家们的解释是:爆炸之初,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只能以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可是,既然是物质,那么不论它们以何种形态存在,怎么可能会浓缩成无维度的状态呢?而且,站在宇宙的边缘来看,像地球、太阳这样的星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如此宏大的宇宙,竟然能浓缩成一个无维度的奇点,这样严重违背常识、夸夸其谈的理论,却变成了现代物理界颠扑不破的真理,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同时,大爆炸理论根据哈勃定律V=HD计算出了宇宙的膨胀速度,距离我们越远的星体,退行的速度越快,而我们可观测宇宙半径为亿光年,也就是说距离我们亿光年的那个星系,离开地球的退行速度达到了.75KM/S,这个速度约为光速的3.58倍。
既然亿光年是我们可观测宇宙半径的极限,按照常理,距离我们最远的那个星系以.75KM/S的速度退行,那么,不用一天(甚至不用几秒钟),我们在地球上就彻底观测不到它了。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能看到它,所以,怎么能说宇宙在膨胀呢?又怎么能说那个星系正在以.75KM/S的速度退行呢?
霍金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就像一个气球,膨胀以后,气球上的彩点点也会膨胀,所以彩点点间的距离才变化不大。
霍金的这个比喻特别不恰当,因为气球是橡胶制成的,当气球吹大以后,上面印制的小点点也会跟着扩大,这样才彰显着两个小点点间的距离变化不大。但宇宙中的星体却与气球上的那些小点点不同,即使宇宙真的膨胀了,像太阳、地球、月亮……这样的星体的体积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膨胀的只是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如果宇宙真的膨胀了,那么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距离肯定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变的无穷大。
同时,即使按照霍金的气球膨胀说法,也就是说,即使地球、太阳等这些气球的小点点随着气球一起膨胀,当这个气球膨胀到银河系大小的时候,无论气球上的点点们如何随着气球膨胀,气球上两点间的距离也会慢慢的变的无穷大。更何况像地球、太阳……那些星体并没有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变大。而地球到太阳、月亮以及银河系别的星体的距离,自从人类拥有了精准的测量技术以来,几十年过去了,可曾有过巨大的变化?
如果银河系里的星体之间的距离没有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变化,那么又怎么能推断银河系外的星体之间在膨胀呢?如果星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大,那么又是如何算出宇宙在膨胀呢?
而.75KM/S的退行速度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一秒钟飞出去了一百多万公里!推算出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数据又是多么荒唐啊!
所以,这些极度夸张的数据,只能证明所谓的宇宙膨胀理论是多么荒谬而架不住推敲。
当我们的物理学理论步入歧途的时候,我们就离真相越来越远了。于是,随着那些歪门邪说的理论偏差越来越大,现代物理学也越来越被妖魔化、被神化。因为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理论支撑,像黑洞、白洞、宇宙大爆炸、万有引力、四维及多维空间、平行宇宙、暗能量、暗物质……这些被妖魔化、被神化从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物理理论便甚嚣尘上,层出不穷。
所以,当我们发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而且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我们对于前人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却依然停滞不前、毫无建树,或者说是差强人意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回头来看看那些前人们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呢?
特别是当前人们对自己的理论都感到矛盾、迷茫、困惑时,我们为什么不是去寻找新的方向,却要顺着他们的思路走入死胡同,继而无奈地随着前人们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
答案是否定的。物理是科学,而不是玄学,这是每一个从业物理专业人士的最基本的信念。
物理是科学,更不是通过数学家们的臆想凭空计算出来的,任何凭空计算出来的宇宙都是不科学的,更架不住历史的检验。
下面我们就站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被妖魔化、被神化的前人们关于物理理论的各种佯谬。
当然,我的理论也不甚完美,但我希望后人们能够站在科学的角度对于我的理论加以验证、完善,或者矫正,从而把物理回归到科学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