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让很多女性恐慌不已。其实,从感染HPV到患上宫颈癌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把宫颈癌“拒之门外”。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把握住这些机会呢?
今天,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话题。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它的病因非常明确,即持续存在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尤其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而感染HPV病毒的高危因素主要这些:
1、过早开始性行为2、多个性伴侣性3、吸烟、吸毒4、免疫缺陷5、不进行定期筛查
为什么说这些是高危因素呢?
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
1、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女性的子宫颈口“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在年轻时分布在靠外侧处,随着年龄、生产数增加,这个过渡区会往子宫内部移动。HPV病毒会从受伤的子宫颈上皮、以及子宫颈上皮的“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感染细胞。所以越早有性行为的女性,其往后的岁月里发生子宫颈癌的机率也越高。
2、吸烟、吸毒: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增加感染效应,促进癌发生可能。这种影响会随着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的增加及不使用过滤嘴而更加显著。比如,吸烟妇女比不吸烟者患宫颈癌或恶性肿瘤的机会高出50%,尤其是每日吸烟15支或更多,及烟龄达10年以上者,比不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高80%以上。如果丈夫或男友是烟民,每天跟他一起生活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机会比配偶不吸烟的妇女发病机会高40%。
3、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和避免呢?
有,那就是
定期筛查
因为,大多数年轻女性一生中有80%的可能会感染HPV,但通常在8-10个月内会被自然清除。持续感染HPV的女性将来如有可能发生宫颈病变,也是要经历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即先有宫颈的癌前病变再发展为宫颈癌。这个时间最短的需要7到10年。
而把握住这段时间,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把宫颈癌“拒之门外”。
有很多女性医院检查1次,有些较晚期的宫颈浸润性癌多发生在生活比较粗糙的女性们身上,以为身体没啥不舒服……可是,真等身体吃不消了,那还有得治吗?
宫颈癌筛查需要做些什么呢?
其实,宫颈癌筛查并不复杂,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LCT)或巴氏涂片(传统巴氏涂片或液基巴氏涂片)、高危HPV感染检测。宫颈癌筛查联合检测即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HPV感染检测。
1、高危HPV感染检测。因为HPV病毒有很多种亚型,其中HPV16和HPV18大约引起70%的宫颈癌和50%的宫颈癌癌前病变,被称为高危型HPV亚型。也因此,一般HPV分型会特地挑出来HPV16和HPV18单独报告。
2、巴氏涂片。异常报告结果一般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划分为三个等级:
CIN1: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CIN2:根据p16免疫染色被分层来识别癌前病变。
p16-阴性: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p16-阳性:宫颈癌癌前病变。
CIN3:宫颈癌癌前病变。
3、宫颈细胞学检查。一旦报告中出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那么都一定要去医生那里做进一步检查评估,以排除癌前病变或癌症。
好怕怕,我每年多检查几次可以吗?
筛查不是越多越好,频繁筛查也有危害。
建议大多数人免疫功能正常、宫颈完整的女性,有三年以上性生活史或年满21岁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开始宫颈筛查。
1、<30岁:每3年1次的巴氏涂片,暂时性的HPV感染,不建议HPV检测。
2、≥30岁:HPV感染多为持续性的,应该:
●每3年1次巴氏涂片筛查
●巴氏涂片或HPV检测初始结果均为(-),可每5年1次联合检测
所以,女性朋友应当定期参加宫颈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宫颈的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如果及时治疗,效果会非常理想。
早期检出后,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高达98%,最终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做好定期筛查,让宫颈癌远离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