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春为什么中药治疗妇科炎症疗效好

李医生导读

妇科炎症,是很多女性朋友的烦恼,或为附件炎,或为阴道炎,或为宫颈炎……各种妇科炎症,给她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一旦沾惹上身,想淡定都淡定都不了,想甩掉又没那么容易!被妇科炎症缠绕的尴尬与烦恼,该如何解除?中药治疗有良效!

妇科炎症的种类有很多,

比如说阴道炎、盆腔炎等都属于妇科炎症,妇科炎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吃什么药好?

妇科炎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外阴、阴道、子宫及其附件感染了病原菌和病毒而发生的红、肿、热、痛等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外阴痒痛,阴道灼热痛,腹痛;白带量増多,色黄、或赤、或青、或黑,性状为稀薄、或粘稠、或血性、或脓性、或豆渣样、或泡沫状,气味臭,或腥臭、或恶臭,有的还伴畏冷发热,尿频、尿痛等等。不但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甚或导致无法孕育,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转为慢性炎症,带来终身痛苦。

有的女性常年承受着妇科炎症的困扰,而妇科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危害性是很大的。以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多集中在30岁以上女性,可现在20多岁的女性患者正逐年增多。那么,在中医当中,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妇科专家介绍导致这类疾病的有霉菌、病毒、细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等,目前治疗妇科炎症方案可分为内服和外用抗生素两种。棘手的是,无论你是授受内服还是外用抗生素,都经常会将益处菌和致病菌同时杀灭,由于难以破损阴道内的酸碱度和菌群平衡,反而会组合多重堕落。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是湿热内蕴,下迫胞脉而发。《傅青主女科》曰“带下俱是湿症”,治疗上以清利湿热为主。慢性炎症日久,缠绵不解者,当注意扶正祛邪兼以调脾肾。以阴痒为主的外阴炎,可单纯用中药熏洗坐浴,自拟外洗方:苦参、蒲公英、五倍子各30g,川椒、百部各15g。中药蒲公英、野菊花等不但清热解毒,而且消肿化瘀作用力强,据药理研究报道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临床上在辨证原则下多加此两药,取效佳。

妇科炎症性疾病虽然发生在生殖系统,但在发病的过程中除有局部症状和体征外,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使患者感到痛苦,尤其是久病不愈的慢性炎症,对此运用中医辨证,应用中药治疗,效果尚佳,兹举临症治例如下。

慢性附件炎

朱某,35岁,已婚,职工,年4月27日初诊。

患者放置宫内节育环5年,经常感到下腹胀痛,半年来腹痛频发,带下甚多,医院诊断为“慢性附件炎”,用西药治疗症状未减。现在症:带下量多,质如涕如脓,气味秽臭,下腹坠痛,腰酸困倦,尿浊,脉弦,舌红,苔白微浊。

妇检:外阴(-),阴道经产式,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压痛明显。

此为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佐以疏肝理带。

处方:黄柏10g,砂仁6g,甘草5g,川萆薢15g,土茯苓15g,柴胡6g,白芍12g,苍术10g,白术10g,川楝子10g,蒲公英15g,鸡冠花15g,败酱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腹痛见瘥,带下减少,药已中病,遵法守方再服5剂,症状症愈。妇检:双侧附件无压痛,无增粗感。

按语:《傅青主女科》曰:“带下俱是湿症。”患者腹痛、带下皆因湿热下注,损伤冲任而作,带多如涕,秽臭,尿浊,舌红脉滑,此乃湿邪偏盛,湿热内滞之象。方中二术、萆薢、土茯苓利水渗湿,黄柏、蒲公英、鸡冠花清热解毒理带,柴胡、白芍、甘草、砂仁、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

霉菌性阴道炎

许某,39岁,已婚,农民,年9月17日初诊。

患者:外阴瘙痒,带下量多近2年。现在症:带下色黄,质如脓样,有腥臭味,腰酸软,身疲乏力,头晕耳鸣,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沉细。既往顺产4胎,人工流产3次。

妇检:阴道壁红肿充血,宫颈糜烂。白带涂片检查,霉菌(+++)。

证型:肾元亏损,湿热下注。

处方:党参12g,熟地30g,山萸肉15g,桑螵蛸15g,补骨脂10g,淫羊藿10g,黄柏10g,白术10g,蛇床子10g,苦参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每日1剂,水煎服,复渣煎。另中药熏洗坐浴,日3次,每次15~20分钟。

经治疗5天后,阴痒,带下明显减少,食欲增加。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治疗20天,带止痒除,体力渐复,余症消失。妇检:宫颈黏膜恢复正常,白带涂片未发现霉菌。追踪3个月,白带霉菌阴性。

按语:本病阴痒带下的原因是多产多胎,伤及肾气,下元亏损,封藏失职,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复因外阴不洁,湿热虫毒乘虚侵扰,蕴积于下,伤损任带二脉而病发。治予温肾壮阳,填精益气为主。取补骨脂、淫羊藿温肾益火,振奋阳气,熟地、山萸肉补肾填精,滋阴养血;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扶中束带;用苦参、蒲公英、野菊花、黄柏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蛇床子补肾阳,杀虫止痒;桑螵蛸收敛止带。配合中药外洗,蒲公英、枯矾、五倍子各30g,川椒、白鲜皮、百部各15g,水煎去渣,趁热熏洗外阴,待适温后坐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月经期停止外洗。

宫颈炎

叶某,40岁,干部,年10月16日初诊。

患者带下量多,时伴血性之液近2年,医院诊为“宫颈炎”,白带涂片检查未见异常,西药治疗2个月效不显,转诊中医。现在症:带多色黄、臭秽,少腹胀痛,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妇检:外阴、阴道(-),宫颈糜烂,宫体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无明显压痛。

此辨证为湿热内侵,损伤胞脉。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处方:土茯苓30g,鸡血藤15g,桑白皮10g,益母草10g,鱼腥草12g,扁豆花6g,薏苡仁10g,丹参12g,黄柏10g,补骨脂10g,杜仲10g,川续断10g。每日1剂,复渣煎。

服药5天后,带下量减少,嘱其坚持服药30天后复查,带下正常,少腹胀疼消失,宫颈黏膜恢复正常。药已中病,此病告愈。

按语:此例为慢性宫颈炎,属湿热带下和湿瘀带下的范畴,治之以清热利湿,解毒除秽,活血化瘀。重用甘淡平之土茯苓为主药,以利湿除秽,解毒除秽;薏苡仁、扁豆花既能辅助土茯苓利湿解毒,又有清热之功,而且能入脾,虽清利而不伤正;黄柏、鱼腥草之苦寒能增强清热解毒除秽之力;鸡血藤辛温,能补血行血,益母草同用则补血化瘀之功益彰;桑白皮有敛带之效;补骨脂、杜仲、川续断有补肾气、滋胞脉的作用。全方寒温并用,甘则能补,辛则能开,苦则能燥,寒则能清,温则能行。凡是因湿、瘀、热为患的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秽浊,甚至阴道灼痛者,连续煎服20~30剂,皆能取效。

妇科炎症性疾病是妇科临床常见之病,尤其是久病不愈的慢性炎症,中医治疗效果较好,说明中药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消炎及杀菌祛腐作用。慢性炎症多因久病不愈,内伤气血而出现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的症状。治疗上必须佐以温肾益气、调脾胃,以扶正祛邪,方能取效。

外阴炎以阴痒为主症,但脉证尚无特殊者,其病变主要表现在局部阴道。治疗上以“瘙痒”为着眼,可单纯用中药外洗,使其药力直达病所,抑杀霉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炎性病变。

适合看中医的妇科病

1、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是下腹隐隐作痛并有坠胀感、腰酸痛且经期加剧、经血量多、经期延长、不孕等并发症。用中医灌肠、口服、离子导入综合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

2、复发性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自然产下,连续2次以上者,中医称之为“滑胎”,多因肾虚、气血不足导致,采用补肾益气之法,并结合其他中医药治疗及整体护理方法,此法具有对母胎安全、自然的优点。

3、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多由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中医称此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淤等原因造成。中医治疗此病尤其是青春期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避免了性激素治疗的不安全因素。

4、月经不调:包括月经期延长、经期提前、经量过少或过多、经间期出血等月经期、经量、经色的异常,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以个体化治疗,疗效可靠,往往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5、痛经:表现为月经期的下腹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呕吐、昏厥,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患者常需口服解热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但停药后复发。中医采用温经、化淤、补肾等治疗方案,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6、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可以帮助患者愉快地度过更年期。

王魁立中医门诊--好药师东礁大药房

李彦春

主治:妇科、儿科、男科、精神科

简介:

主要涉及病症:

月经病(月经先期、后期、经量过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闭经等),

带下病(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急慢性盆腔炎等),

妊娠病(妊娠腹痛、恶阻、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等),

产后病(产后恶露不绝、乳汁不下、产后身痛、产后发热等),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管堵塞、乳腺结节等),

其他妇科杂病(不孕症、输卵管不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等)。

在妇科炎症的治疗与预防方面有独到的心得,治愈率奇高,在广大疾病女性中有很好的口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斑鸠菊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qd/3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