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村学子格物篇1格蒲公英

触动生命之“机”——蒲公英的启示“主发谓之机”。

箭欲发,必先拨动“机”。“机”是安装在关键部位,触动后可引发强烈变化的装置。任何事情都有“机”,即事情发生的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但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以上参考《思考中医》一书关于“病机”的解释)

那么,人体之“机”在哪?治病之“机”是什么?瑜伽重视“根轮”。(根轮在会阴处)瑜伽认为,受精卵刚形成时,根轮和顶轮本是同一个点。受精卵不断分化,才慢慢形成整条脊柱、七个脉轮。

中医有“一源三歧”之说,即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后别道而行,分布于腰背、胸腹。会阴区是不是人体很重要的“机”?

翻译了很多瑜伽课并学了一年中医后,我发现所有瑜伽练习、所有中医治病方法,都有同一个目标:让身体能量自由而顺畅地流动。

一切物质都在运动。

人体一气周流。疾病的本质就是人体能量不能顺畅流动。故治病之机,在打开让人体能量顺畅流动的开关。开关在哪?会阴。

哪味药能启动会阴区的能量?蒲公英。

蒲公英的根本功能——启动会阴区能量并使之向上运动,同时引动背部能量向下运动。能量总是从浓度高压力大的地方流向浓度低压力小的地方。如用7克蒲公英,味较重,能让会阴区、下腹部活跃起来,并产生推动力。人体能量流动之“机”从此被触动。

人是一个整体,“一动而无有不动”。扳机触动后,能量继续运动到中焦,再运动到上焦,这样逐步地,下腹部、中焦、上焦的能量都得到了更新。

背部能量则会向下向前运动,去补充会阴区的能量,整个身体能量形成一个周天循环。(也可理解为后升前降,但其实前后都有升降,重要的是整体能量循环起来)这就达到了各种治疗手段的共同目标:让能量自由顺畅流动。

看似简单的一个周天循环,却是“循环到哪里,哪里病愈”。

因有新的能量气血补充过来,细胞得以更新。

从会阴区开始,到少腹、肠系膜、子宫都运动起来了,背部、命门到尾闾部的能量会自动向前补充。所以蒲公英可治疗便秘、便稀、肠炎、宫颈炎、前列腺炎、腰椎病,腰疼,补肾。

中焦脾胃部、肝胆部都会运动起来。所以蒲公英又治脾胃病、胰头癌、肠癌、黄疸、胆结石、肝炎等。

上焦能量更新,所以蒲公英是治乳痈和眼疾的要药。

抓住“机”,则能以点带面。

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蒲公英能治那么多病。

无需死记功效和病名。弄懂了周天循环,再看各文献,必会心一笑。《中药学》教材说蒲公英清热解毒,可治各类热毒疔疮。“气有余便是火”,让能量流动起来,去到该去的地方,热毒就解了。《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中讲到,蒲公英最善治胃脘痛,解胃脘部郁热。章次公先生用蒲公英治疗各类慢性胃溃疡。传统中医认为蒲公英为胆囊炎症首选药物。西医也认为蒲公英有利胆作用。朱丹溪说,蒲公英散滞气,达肝郁。蒲公英归肝、胃经。二经正过乳头、乳房。故单味蒲公英,治乳痈特效。张锡纯用一味蒲公英汤治眼疾……大道至简,古今中外皆相通。怪不得余老师说“蒲公英茶是天下最好的茶”。常用蒲公英泡茶喝甚至有助于消肿瘤于无形。

清代《本草新编》说“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岂虚言哉!愿这杯蒲公英茶能时时给您提醒:)一言以蔽之,蒲公英启动的是会阴区这个生命之“机”,从而带动周身能量运行。这位平民出身的“草药女王”,当之无愧!

以上,是从能量运行的角度理解蒲公英的作用。那么,蒲公英为何有这么多作用?这与她的“象”有怎样的联系?中医认为“从形究气曰阴阳”。蒲公英的外形特点体现了内在“气”是怎样的状态?如果给蒲公英摸脉,她会是什么脉呢?来,一起看看遍布全国的蒲公英,脉象如何,为何这么厉害:)

1、白色冠毛乐逍遥蒲公英最有特色的,莫过于白色绒毛。她就像小种子的翅膀,风一吹,种子便被冠毛带着随风飘起,然后,飘落处便是家。很羡慕蒲公英对自然的信任,羡慕她的坦然和随遇而安。她如此放松,如此信任生命,不控制,真自由。余师说,放松,是最好的行气药。瑜伽说:期待越多,得到越少。药王广场石缝间的蒲公英天下最好的茶:)意外地,蒲公英在教我洒脱之余,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采回一些开花的蒲公英,因有事忘记煮水,就放在屋里。第二天惊讶地现,茎叶虽已枯萎,但黄花却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绒毛!此时长在地里的蒲公英都在开花,尚未结冠毛呢!忍不住去吹,竟吹不散。突然想到,你拼尽全力一夜长出冠毛,定是希望种子能飞到大自然中结果,而不是散在屋子里。于是,我跑到田间,轻轻一吹,绒毛轻舞飞扬。看着它们的舞姿,我被生命的顽强震撼。我甚至开始怀疑蒲公英有“思维”。鹿因阳气旺而长出鹿角,这些离开大地的蒲公英是不是一夜之间也将自己的阳气全部向上输送以开出冠毛?由此形反推,蒲公英的阳气必很足,她开花于春天,向上升发之力很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能强有力地推动人体能量上行。如果摸蒲公英的“脉”,一定跳动得很有力吧?尤其是左脉升得很好。左寸浮取沉取都有力。

2、中空善通备五行要让能量上行顺畅,不仅阳气要足,通道也必须通畅。蒲公英茎中空,可通中脉,这中空的茎既便于清阳上升,也便于浊阴下降(茎内有白色浆汁流动)。清升浊降,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在此一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茎靠下部分多略偏粉红或紫。叶绿,花黄,汁白,根外有一层黑皮。真是枯萎的枝叶和一夜间长出的冠毛枯枝的希望五行俱全的小世界啊。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强,苦能降,所以她不仅能升,亦能降。上通下达,无孔不入。同时又有甘味,非大苦大寒之品,久用无损胃气。药食同源,既是“草药女王”,又是桌上野菜。看来,蒲公英的“脉”不仅有力,且没有很多人都有的“郁脉点”。左关不郁,因其“空”。右关不大,因其“中”。不执不贪不极端,气机升降开阖自如。

3、白色浆汁三焦通,余老师讲,含白色浆汁的植物可通三焦。蒲公英的茎和根含有大量白色浆汁,看起来很像乳汁,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蒲公英熬水可治妇人产后无乳,亦为通淋之妙品。尝了一下,觉得白色浆汁略苦,应该也可促进通降。其根较深,用手不容易完全拔起,如拔断了,断处会溢出大量浆汁。我直觉这根就像人体的“会阴区”,生命动力的源头。蒲公英根从大地汲取“乳汁”,在阳气支持下茎叶一路向上,开出黄花,长出冠毛,飞向远方。“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接“草气”,心态安然,阴平阳秘。这样的蒲公英,脉一定不会很“细”,因为她的“液”很足啊!“左右尺”也都比较有力,虽升发之力强,但不是甲字脉那样亢,脉“有根”。

4、适应环境叶不同根部溢出白色浆汁根未尽,汁溢满在中医村采蒲公英,才发现她有两种不同的叶子。在东北看到的蒲公英叶几乎都呈波纹齿状,像破裂的羽毛。而中医村很多蒲公英叶子是倒卵状,无缺刻,这种蒲公英也更苦。我推测是因为生长环境和老嫩不同。网上说蒲公英叶片的大小和形状受生存环境影响。叶大全缘的光合能力较强,但易倒伏;叶小缺刻的光合作用弱但抗倒伏。成大事者必随机应变,灵活适应不同环境,决不会因环境不符合“期待”而自我放逐。有趣的是,我在中医村看到了两棵紧挨着的蒲公英,叶子却完全不同。也许这就是造化的神奇吧。每棵植物都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也各有特色。我想,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脉象”不同,即使是同一株植物,“脉象”也在不断变化。就像人体的气随时在变,受心情等很多因素影响,脉也随之而变。以有形推无形,其乐无穷;调无形改有形,象随气生。

冠毛“青龙门”轻盈地生升;

叶、花“朱雀门”灵活地长、化;

白色浆汁“白虎门”自然地降收;

根“玄武门”安静地藏养。

中空的茎让一切进行得毫无阻碍。

至此,就一点儿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蒲公英适应力、生命力这么强,对人的作用这么大。

一味“至贱”中药,尽显自然、中道、空性与慈悲。

宇宙全息,道在屎溺。

“格”一味蒲公英,让我对每一味药、每个生命,都充满了敬畏。

万物皆有灵,用心,方能与万物沟通,蒲公英同一环境下两种不同的叶子蒲公英虽好,也不能贪杯呦。蒲公英茶不宜过量饮用。体质偏寒、脾虚严重等人应慎食。蒲公英价廉效验,却也不可过度依赖。健康不应依赖任何药物。

“格物致知”的另一层含义,是摒弃物欲,反观内视以获真知。

“身有大药,清净可采”。

蒲公英可起到的作用,通过静心内观也可做到。常用意识扫描全身,客观觉知身体感受和心理,宠辱不惊,“旁观”人生,胜过服任何药物。

“上守神,下守形”。

余师说,不要只收藏字画,要“收藏”一个画家。同样,“格”蒲公英,不能只知其治何病,更要摸其脉,懂其理,得其神。

得“神”,才能触动生命之“机”,启动像蒲公英一样,轻舞飞扬的恣意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zd/8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