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体破裂”很多朋友可能都觉得比较陌生或一知半解,但在我们妇科却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原因之一,好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下面就向大家普及一下“黄体破裂”这一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黄体?黄体位于卵巢内,是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腔内压力下降,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由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所共同形成的。因为外观呈黄色,所以被称为黄体。黄体只有在排卵后才会出现,并不是一直存在的。
在排卵之后月经之前的那段时间叫黄体期,在黄体期的大概7~8天时间(如果月经周期是28天的女性,就是月经的第22天左右)是黄体发育最大的时候,直径可以达到1~4cm,最大可以达到5-6cm左右。黄体主要作用是分泌雌孕激素,维持女性正常月经周期。如果排卵后没有怀孕,黄体从排卵后第9~10天开始退化,大概可以持续14天左右。假如怀孕了,黄体可以持续到孕3个月左右才退化,以保证为胎儿的发育提供激素支持。
为什么黄体会破裂?当黄体发育时,颗粒细胞会在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血管化,此时,黄体内就会有丰富的小血管形成,在一些特殊情况时,这些血管就会发生破裂。黄体破裂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性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部本身存在的小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但若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多,可能增加黄体内压力,导致大出血。
另一种是外力作用导致破裂当黄体发育成熟,体积大且血管丰富时,在某些外力比如性生活、长期便秘用力排便、咳嗽、运动、腹部受到撞击等作用下,导致黄体内压力升高,而出现破裂。当性生活时,由于比较兴奋,可能会引起盆腔充血,导致黄体内血管扩张,使黄体破裂的发生率会更高一点。另外,在一些平时有口服抗凝药物或者有高血压、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自发性黄体破裂发生率相对较高。
具体有哪些表现呢?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可能仅突然出现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可能会伴有肛门坠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因此发生出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昏头痛、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除了腹痛之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期,一般没有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的症状。内出血诊断之主要根据亦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则一般呈阴性反应。总之,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突发下腹剧痛,如没有闭经、出血之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则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之可能,及时请妇科医生予以会诊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是不是发现黄体破裂就要马上手术?其实并不是每个黄体破裂的患者都非要立即急诊手术不可。治疗有2种方案:手术方案和保守方案,有各自的适应症。
保守方案:若患者自身情况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通常当黄体的破裂口处血管比较少时,这个破裂导致的出血大部分可以自行凝固,给予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多可以好转,不需要手术,但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手术方案:但是如果当黄体的破裂口处血管比较丰富时,可能会导致出血量多并且出血不止。当患者症状重,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考虑内出血,短时间内大量的腹腔内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手术了。
如何预防?“黄体破裂”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多为急诊,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预防呢?坦率的讲,防不胜防。但注意以下几点,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1、每位女性都应了解卵巢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2、月经周期后期注意自我保护,运动要适度,来月经前的一周内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不负重物;
3、患有咳嗽、习惯性便秘等疾病时要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4、一旦出现活动或运动后下腹疼痛,应立即停止、休息并及时就医;
陈木兰
中华优生优育协会会员
中、西医结合治不孕专家
医院不孕科主任
医生简介:从医3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尤其对治疗宫颈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妇科炎症引起的输卵管堵塞的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及各类内分泌失调有特长。
有相关问题可以直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