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王克穷博士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声音嘶哑医案
高某某,男,58岁
住院号:,患者于.11.08.以“鼻咽癌放化疗后伴声音嘶哑4月余”收住入院。自述年5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咽喉疼痛,并有异物感,咽干,刺激性咳嗽,右侧颈部包块如黄豆大,无疼痛,医院按“慢性咽炎、淋巴结炎”治疗,获效不显。年9月23日本院病检示:(鼻咽部)分化型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病检号:2961)。年9月29日陕西中附院颅脑、颈部CT报告:1、右侧鼻咽癌伴同侧咽旁间隙侵犯;2、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轻度增大。其后在本院放射科经CT模拟定位,行高姑息减症放疗,于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FAP方案化疗3次,药用:表阿霉素40mgD1、D2 氟尿嘧啶mgD1-5顺铂40mgD1-5,过程顺利。-3-2行FP方案化疗3次,药用:氟尿嘧啶mgD1-5ivgtt,顺铂20mgD1-5,ivgtt,过程顺利。近四月声音嘶哑,口咽干燥,饮食易出现呛咳,食物易从鼻孔流出,间断性干咳,上牙床牙龈红肿疼痛,颈后部间断性疼痛,乏力,欲寐,午时感觉全身发热;纳食尚可,近来喜食热饮,大便稀溏,夜尿频数。查体:右额纹变浅,眼裂增宽,右鼻唇沟变浅,呲齿口角左偏,右耳听力减弱,颌下可触及舌骨,有压痛。舌质绛红瘦小,少苔,边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缓无力。导师王克穷主任医师指出:该患多次住院,但其口咽干燥、舌质绛红瘦小,少苔,边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依然,因放疗似属中医之热毒,放疗日久,耗热伤阴,故曾用生脉散,但获效不显,后因舌边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考虑为阴虚热瘀,故易方为芍药甘草汤加乌梅、山楂等酸甘化阴,亦鲜有疗效。现该患乏力欲寐,脉沉缓无力,《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而“喜食热饮,大便稀溏,夜尿频数”亦当属少阴病肾阳虚无异,至于“上牙床牙龈红肿疼痛,颈后部间断性疼痛,午时感觉全身发热”,当属肾阳虚,虚火上炎,而“舌质绛红瘦小”当是阴盛戴阳证之变异,故中医予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元,方宗四逆汤热药凉服,行诊断性治疗,组成如下:
干姜30g附子60g(先煎2小时)甘草30g
2剂,上三味以水ml,煮取ml,去渣,日两服。
-11-11二诊:患者自述口服上药后,牙痛、欲寐减轻,腹泻明显减轻,口干,咽喉辛辣,夜间头痛、颈痛,余无明显变化。舌质红,少苔,边有瘀斑,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缓。药已中病,宜守方再进。其后,上方先后加肉桂15克开水泡服,患者口干稍有减轻,神志清,精神可,头痛、牙痛已无,声音嘶哑减轻。因鼻咽癌面神经损害,后继行针炙等对症治疗。
讨论:
中医介入恶性肿瘤的治疗,一段时间以来,在诊断和治疗上似乎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如在辨病方面,当属祖国医学的癥积、肥气等;在病机方面多为痰瘀互结;在治疗上,由于补气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清热解毒药有抗肿瘤等,故在治疗上补气药加清热解毒药和活血药就可以通治疗肿瘤了。但积证不等于癌症、癥瘕不等于癌症、古籍所言“瘤”大多非癌症、临床以症状命名缺乏特异性;故应借鉴现代医学知识,以“癌症”命名该类疾病,从而明确区分癌症与其他内科良性疾病。在病机方面,正如胡凯文[1]所言:癌,生于阴而长于阳,其形态功能与五脏有相似之处,而生发代谢功能又较正常脏腑旺盛;癌,体阴而用阳,有血脉灌行其中,借以与五脏六腑及各经脉相连,可走窜于周身各处,凝聚为块,形成一病理性脏器,夺人气血。在治疗上,当遵其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之旨,方不会犯虚虚实实之弊。具体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详询病史及用药史,注重体质差异。询问病史及用药史,对于临床看病和处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门诊医生,整天要应付众多的病人却非易事。导师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或虚实错杂的病人应着重询问其病史及用药史,这样才能寻找出其症结所在。就肿瘤病人而言,由于清热解毒药有抗肿瘤的作用,故导致有些医生不注重辨证,重用、乱用清热解毒药的案例时有发生。放疗当属热毒,但对肺癌放疗之人,有40%的却表现为脾虚证,而并非是气阴两虚证。昔先贤有言:“人体阳气旺,则火化归阳明,阳气虚则寒化归太阴”,证明其说不假。因此对于肿瘤病人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不同治疗时段,要结合病人的体质状况,审慎辨证,方能切中肯綮。病案2肺癌放化疗后胸闷气短案、病案3鼻咽癌放化疗后声音嘶哑案,便是明证。
2.见微知著,用药果敢。临床中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导师王克穷主任医师指出,“见微知著,用药果敢”,不仅要求医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胆量方能成功。从病案3来看,其口干、舌红廋小无苔、牙痛、颈后部间断性疼痛,多辨为阴虚,但临床上曾先后运用气阴双补、或酸甘化阴亦鲜有疗效,令人生疑,加之乏力欲寐,脉沉缓无力,遂果断运用四逆汤热药凉服,温补肾阳、引火归元,足见导师中医功底之扎实,用药之果敢。否则处方用药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则可坐失良机,则使病人无振起之望。对于出血性病人,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治血四法,即:止血、袪瘀、宁血、补虚,但现今之人,在血止之后,多不敢用活血化瘀之药,致使病人再次出血,需要注意,当值得我辈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郑重提示:中医诊病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切莫自行照方抓药,若需服药调理请在具有资质的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王克穷博士简介王克穷博士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评审专家,现任医院肿瘤3科主任;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辨证标准研究及规范化治疗;从医30年,临症之时善用腹诊,谙熟经典,倡用本源剂量,治疗大病、重病和某些疑难杂症,获效甚夥。如大半夏汤治疗食道癌,大、小柴胡汤治疗肺癌、上腹部肿瘤,越婢汤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各种肿瘤(善用中医中药治疗,尤其是颈段食道癌不能支架,不能放化疗患者)、上腔静脉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恶性高血压,顽固性失眠,部分疑难杂证。
:每周四下午
预约-/
点击下方图片预约该专家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