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是一年中对女人妇科炎症最不利的时候:天地之气动荡,气候反复无常,潮湿闷热,在这样的环境里,妇科炎症的感染概率会大幅提升,已经患上妇科炎症的女性,还可能加重症状,乃至衍生其他炎症。
所以女人春夏之交多艾灸是十分必要的,艾灸通络化瘀,充沛阳气,维持女性的阴阳平衡,于缓解妇科炎症意义重大,效果也会格外的明显,就好比渴的时候喝水,总比平常喝水更香甜入腑一样!
一、艾灸祛湿扶正,调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常伴随阴痒。诱发阴道炎的原因,往往来自人体内各种病菌,真菌以及滴虫等致病原,并由此衍生出了霉菌性,滴虫性等不同类型的阴道炎。
但阴道炎也不是轻易就会感染的,只有当你体内的致病原繁殖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数量,可以破坏阴道附近组织,那么阴道炎才会发生。也就是说,需要女性给病菌提供适合繁殖的环境。
正好,春夏交替的这段时间,空气湿润闷热,就比较容易在女性体内造成一个潮湿闷热,适合致病原生长繁殖的环境,这样一来,阴道炎症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如果在此时艾灸,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一方面排除湿气,一方面把湿热环境阻拦在外,再配合宽松透气的穿衣,那么由内至外,保证身体里的环境干燥通畅,致病源难以滋生,便不会有阴道炎症的威胁!阴道炎艾灸穴位如下:
1、坐灸会阴穴
坐灸是用艾熏臀部会阴区,艾烟里的精油物质能直接进入人体,让药力直达病灶,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激发自愈力,是调理阴道炎最直接的方法。一般用带孔的椅子就可以坐灸,不用购买专门的坐灸器也一样有效。
2、曲泉
3、蠡沟
4、三阴交
二、艾灸壮脾肾阳,调宫颈炎!
清代名医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中有提到这句话:“夫带下俱是湿症”。意为女性带脉下的疾病大多是湿症,湿浊不清,以至于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再进一步追究,则是脾、肾功能的失常。
宫颈炎就是妥妥的“带下病”,或源于湿热流注下焦,或因为湿毒感染肌体,伤及任、带二脉,约固无力,发为带下病。
而春夏交替之时,不止湿气重,细菌多,还是不少女性经期来临的时间,这时候更需要严防湿邪湿毒,也更需要艾灸调理。
灸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艾灸,应主调脾肾之阳气,从根本上运化湿气,才可消除宫颈炎的隐患!具体艾灸穴位如下:
1、脾俞、肾俞
2、带脉
3、关元
4、三阴交
5、太溪
三、艾灸散热祛湿,调盆腔炎!
盆腔是女性的重要腹地,是保护并温暖子宫的巢穴。也因为这样,盆腔总是很容易接触到病邪病菌,感染炎症。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盆腔炎的发生归为以下两个原因:
寒湿内蕴:湿寒之气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阻滞气机,加上风吹受寒,湿寒交迫淤积,伤损阴阳。
湿热瘀阻:湿热之气堵塞经络,阻碍血行,以至于局部气血凝结,发病急骤,易诱发急性盆腔炎。
可以看出来,湿气是导致盆腔炎的关键因素,这也当下环境相对应,此时艾灸也是再适合不过的。同时艾灸的重心主要放在散热祛湿,化瘀止痛上面,预防急性盆腔炎发作,或者急性转慢性!盆腔炎艾灸穴位如下:
1、脾俞
2、八髎
3、子宫
4、阴陵泉
5、丰隆
五、艾灸疏经活血,远离妇科炎症!
女性身体气血活跃频繁,也因此容易出现血瘀症状,而血瘀恰恰是导致妇科炎症的一大罪魁祸首,血瘀不通,不止妇科炎症无休无止,还会带来下面这些后果:
血瘀会带来痛经,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只要稍受寒凉,或者情志抑郁,都会致使血寒而凝,或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冲任胞脉,不通则痛。
血瘀会带来闭经,因气滞、寒凝,瘀血阻滞冲任胞脉,积之而成经闭!
血瘀会带来不孕,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受寒凝,血瘀气滞,内阻冲任胞脉,经水失调,精难纳入,难于受孕成胎。
所以如果过了春夏交替这段时间,在平时,大家也都可以借助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给身体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1、肝俞
2、八髎
3、归来
4、血海
5、三阴交
6、太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