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看波波说科学,波波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柯伊伯带,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之外,有一片环形区域就像一条带子一样围绕着太阳系,这里分布着大量冰冻的小天体,被称为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一片环绕着太阳的寒冷空间,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柯伊伯带的空间中分布着上百亿个冰冷的天体,冥王星就是其中的成员之一,那么柯伊伯带位于何处呢?它的范围有多大呢?简单的说柯伊伯带在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的轨道外侧,比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更远一些,至于它到底有多远天,文学家一般用天文单位来描述,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从太阳到距离太阳30个天文单位的范围是八大行星的地盘,从距离太阳30个天文单位到55个天文单位的范围,这就是柯伊伯带所在的地方。柯伊伯带的面积相当大,但却并不显得空旷,在这片区域中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天体,其中最重、最大的天体就是冥王星。从年冥王星被发现,就有人猜测冥王星附近应该还有其他类似的天体,后来天文学家柯伊伯曾经设想在冥王星的轨道附近存在一个环状区域,在这里存在着大量的还没有被我们观测到的小天体,所以在他的猜想被证实后,人们以他的姓来命名这个区域。年,两个天文学家开始寻找冥王星附近的天体,到了年他们终于发现了冥王星外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过了半年后他们又发现了第二个柯伊伯带天体,到今天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上千颗柯伊伯带天体。现在的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柯伊伯带内大小超过千米的物体就有超过十万个,而大小超过米的天体可能会超过亿个,柯伊伯带有点类似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都是由个头不太大的小天体组成的,不过柯伊伯带与小行星带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首先,小行星带距离我们比较近,位于木星轨道的内侧,而柯伊伯带在海王星轨道外侧,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小行星带的20倍左右,要远的多。另外柯伊伯带要比小行星带大的多也重得多,天文学家们估计柯伊伯带的宽度是小行星带的20倍,组成柯伊伯带的全部小天体的总重量也比小行星带要重20到倍。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的天体都是个头小小的,那么要是有一颗小天体闯到了我们的地球附近,该怎么判断它是来自哪里的呢?有一点可以让我们区分一颗小天体到底是来自柯伊伯带还是小行星带,那就是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中的天体在成分上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别,小行星带的天体主要由岩石与金属构成,而柯伊伯带的天体大多数是在一个核心外包裹很多结冰的物质,很像一个个脏雪球。其实有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就是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受到其他大的天体干扰之后才来到现在的小行星带的,就像你把一些足球从球场的外侧踢到球场里面一样,因为这些天体来到了离太阳更近的地方。这里的温度要比遥远的柯伊伯带更高,所以它们没有办法保留住外面冰冻的气体,最后只留下岩石与金属的内核。柯伊伯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天体是冥王星、鸟神星、刃神星,它们轨道很接近也比较重,但即使是冥王星,重量也大约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二,整个柯伊伯带虽然包含了很多天体,但加在一起的重量也只有地球的几十分之一。太阳系中还有一些天体,比如细绳星、海王星的第一个卫星——海卫一,土星的第九个卫星——土卫九,虽然不在柯伊伯带中,但天文学家们推测柯伊伯带可能是它们的故乡。它们以前都是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来到了现在的位置,你一定很想知道柯伊伯带中的天体是怎么形成的?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太阳系刚形成的时候,太阳的周围还没有行星,而是一个很大的盘,盘里分布着很多很多石头一样的东西,它们就是星子,你可以理解为还没有长大的行星,星子与星子之间会互相相碰撞结合,变得更大,不断碰撞后就会形成较大的行星,我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就是这样诞生的,然后这些大行星就有了很强的吸引力,会像吸尘器吸掉灰尘一样,将附近的小天体清除干净,使周围变得空荡荡的,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星子与星子的碰撞次数不够多,因此只形成了较小的天体。它们是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天体,引力也比较小,不足以像八大行星一样扫除附近的天体。柯伊伯带内的天体就是这种情况,柯伊伯带内全部都是个头很小的天体,柯伊伯带中留下了很多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天体,它们保留了很多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候的信息,研究它们就可以研究太阳系幼年时的情况。为了研究这些柯伊伯带的天体,天文学家计划发射多个探测器去近距离观测它们,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新视野号探测器,它是人类向冥王星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在年已经来到了冥王星附近,拍下了冥王星最清晰的照片。除了新视野号探测器外,天文学家们还计划在未来发射其他探测器,研究柯伊伯带与更加遥远区域的天体,柯伊伯带家族中比较亮的成员可以用业余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如果你对柯伊伯带的天体感兴趣,可以用这些望远镜观测它们,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它们,还可以在未来加入天文学家团队,成为研究它们的天文学家之一。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喜欢波波的文章记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