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与出生缺陷
常见的致畸病毒有哪些?常见的致畸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孕母在孕期、尤其是在孕早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发生严重的出生缺陷,甚至流产、死胎等。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是先天性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在致畸方面的危害比风疹更加严重。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耳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尿、唾液、粪便、眼泪、宫颈分泌物、乳汁和精液中长期或间歇性排毒是巨细胞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巨细胞病毒的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宫内感染,母亲原发感染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可患先天性巨细胞感染,新生儿在出生2周内尿中分离到病毒或脐血CMV-IgM阳性;二是宫颈感染,妇女妊娠时由于内分泌的改变而使体内的潜伏病毒激活,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而感染;三是母乳传播,新生儿摄入带病毒的乳汁而感染。
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要尽量减少人群中巨细胞病毒的传播,改善居住条件,注意个人卫生。与感染者的尿液、唾液接触后应注意洗手。要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定期筛查孕妇早、中、晚期血清、宫颈分泌物,如果发现阳性,应进一步检查羊水、脐血,并在B超下监测胎儿发育情况。要防止医源性传播,筛查器官移植供者和供血者血清,采取措施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所致生殖道感染是目前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孕妇可通过胎盘或上行传播感染胎儿。婴儿感染的危险性随母亲感染类型和分娩途径而不同。如果母亲有原发感染或非原发感染的第一次发作,经阴道分娩时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是50%,如果第一次发作是无症状的,危险性降至33%,母亲复发感染时,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是4%,在无感染症状的母亲,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是4/。根据受感染时的不同胎龄胎儿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前8周感染时可发生先天畸形,主要有小头畸形、小眼畸形、心脏异常、颅内钙化、肢体异常等。
风疹
孕妇感染风疹,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首先,妊娠早期胎盘初步形成,其防御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风疹病毒是最危险的致畸因素,可引起先天性的白内障、视网膜炎、耳聋、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及智力障碍。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异常、肌肉力量弱、活动平衡失调等症状,并可出现感觉障碍。畸形儿出生时即使足月,体重也较轻,其中有10%~20%生后1年左右死亡。有关研究表明,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早晚有关,一般以妊娠初期初次感染的危险性大,随着胎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减。
弓形体病感染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传染源是动物和人。猫和猫科动物是唯一的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弓形体病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感染是孕妇受感染后经过胎盘垂直传播,是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感染后由于损害部位和程度不同,因患者表现而异,有的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有的发生畸形。
孕早期胎儿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脑钙化、无脑儿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还可引起精神和智力障碍、头痛、瘫痪。获得性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食用肉、乳、蛋等未煮熟食品,其中的弓形体滋养体或弓形体未被灭活,可能发生感染,接触猫粪也可传播,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带有卵囊的尘埃被吸入或经过破损皮肤和黏膜也可感染,经输血或器官移植途径也可传播。获得性弓形体病病情较轻,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较低。目前有弓形体病感染血清学检查方法。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过性交传染。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病原体在胎儿内脏(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可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传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感染不足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且有20%早产。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约为30%,晚期潜伏梅毒(感染超过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孕妇,虽然性接触已无传染性,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通常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若胎儿幸存,娩出先天梅毒儿(也称胎传梅毒儿),病情较重。早期表现有皮肤大疱、皮疹、鼻炎或鼻塞、汗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先天梅毒儿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楔齿状、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其病死率、致残率均明显增高。
乙型肝炎
孕妇患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进而导致胎儿感染。但目前不主张孕期进行干预,只是对出生后胎儿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艾滋病
由于妊娠期孕妇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妊娠期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情发展较为迅速,症状较重。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造成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接触的产道分泌物、血液及产后的母乳喂养亦可感染新生儿。艾滋病患者和HIV抗体阳性者均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早期终止;如继续妊娠,应告知胎儿的危险性。对于艾滋病患儿,国家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
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黏膜念珠菌病。表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好发于育龄妇女,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通常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对孕妇的影响较大,需要积极治疗。
支原体性阴道炎、沙眼衣原体
支原体阴道炎是性传播疾病中的一种,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是病原体;妊娠期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晚期流产、早产或死产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在孕前检查时,发现支原体阳性,应接受正规治疗,待支原体培养阴性,感染治愈后,方可开始准备生育。
沙眼衣原体不仅能诱发沙眼,还能感染人的泌尿生殖系统,影响生育;成人主要经性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接吻、洗浴、共用衣物等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致胎儿宫内感染;若通过产道感染,主要引起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眼炎。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生殖道尖锐湿疣主要是由低危型HPV6、HPV11型感染所致。这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一种疾病。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但宫内感染罕见,胎儿通过软产道时因吞咽含HPV的羊水、血、分泌物而引起婴幼儿呼吸道乳头状瘤。
淋病
淋病是性传播疾病之一,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双球菌,即淋球菌。淋球菌感染可能导致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甚至盆腔炎。妊娠后也可能导致羊膜炎,甚至导致胎膜早破、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患有淋病,应积极治疗后再怀孕。
结核病
夫妇双方若患有肺结核,服药治疗期间不建议妊娠。治愈后,不影响生育。如果在妊娠期合并肺结核,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传给胎儿,受感染的胎儿在出生时可表现正常,但大约在生后3周表现出体重不增及其他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吃奶少、咳嗽等,此时应予全程抗结核治疗,以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乙型肝炎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均较多。因此,只要肝功能控制正常,乙型肝炎患者是可以妊娠的。而且,《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HBV母婴传播阻断部分摘要)推荐对出生新生儿进行干预,阻断病毒的传播。妊娠前及妊娠期并不主张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