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中的药物医治效用

四十一、葛根

葛根含多量之淀粉,则由其缓和被护作用,于表缓解肌肉痉挛,于里抑制肠蠕动之亢进及缓和被护肠黏膜,故能发浑止泻作用。

《本草纲目》曰

葛根

甘辛平,无毒。

消渴,身大热,诸痹。解诸毒。(《本经》)

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治胁风痛。(《别录》)

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大明)

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

弘景曰:解温病之发热,疗金疮断血之要约也。

杲曰: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

徐用诚曰:其用有四:止渴,一也;解酒,二也;发表散邪,三也;发痘疹难出,四也。

四十二、柴胡

《药征》曰: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兼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

《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寒热往来为其主治。夫世之所谓痞疾,其寒热往来也剧,有用柴胡治愈者,有不愈者,于是质之仲景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不仅疟疾如是,百疾莫不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是则柴胡之所主治也,在彼而不在此矣。古来未正解仲景之书者,莫不以柴胡为一种之解热药。自东洞翁蹶起,高唱前说后,世医始得其真面目,故以此为本药之应用主目的。

四十三、半夏

《药征》曰:半夏,主治痰饮呕吐也,兼治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

半夏者,因胃内有停水而上逆,发为恶心呕吐为目的而用之。若恶心呕吐已愈,则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诸证,虽不治亦自然消散矣。且本药不独恶心呕吐发作时有效,即于其间歇时,亦可用之。故不可忽略其既往证之问诊。就中如恶心,不过纯然是自沉证,故病者若未说明时,易被忽略,是以问诊不可不注意之。

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本经》)

咳逆者,咳嗽频发也。头眩,即为眩晕。肠鸣者,肠内水鸣也。下气者,下水毒之意。而本药治眩晕之事实,因半夏为小柴胡之臣药,治乘车、乘船时等之恶心呕吐及眩晕而明。故半夏之主治眩晕,必有恶心,或恶心呕吐并发,或相继而发者可知。

消心腹胸膈之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呕逆,消痈肿,疗痿黄。(《别录》)

痰热满结者,水热二毒凝结之意。然本药不能医热毒,只能解散水毒之结聚。又能治心下急痛坚痞,消痈肿,疗痿黄,即疗黄疸也,亦可知限于由水毒的原因者。例如上腭窦蓄脓证,不外于水毒的痈肿,故能治之,即为本药有用之处。

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之痰满。(甄权)

下肺气者,使上逆于肺之水毒下降之意。开胃,健脾,为互文,即健胃之义。而本药所以有祛痰、镇咳、健胃作用者,因驱逐呼吸及消化器内之水毒而生者也。又兼有黏液被溶解作用,亦与有力焉,可以《青州医谈》为证。

小儿秃疮后,赤光不能生发者,炼半夏末贴之,则发自生。又半夏有稀释黏液之效,以半夏泻心汤之类可以知之。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元素)

痰厥头痛者,因水毒上逆而头痛也。

治眉棱骨痛。(震亨)

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时珍)

眉棱骨痛者,鼻骨疼痛也。目不得瞑者,不眠证也。白浊,即尿之白浊。梦遗,遗精也。眉棱骨痛,目不得瞑者,由水毒上逆于头部。腹胀者,由水毒郁滞于腹部也。白浊、梦遗、带下者,由水毒泛滥于下体部也。

成无己曰: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润肾燥。

求真按半夏之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结果也。

宗奭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治水。《经》云:湿胜则濡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半夏、大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呷之,便已也。

此病者夜间数水泻者,因肾机能障碍,致水毒停滞于肠管,失却代偿作用之结果。自服用半夏而泻目者,因此药能解除肾机能障碍,使尿利复原,肠管遂行代偿作用之任务故也。

机曰:若涎者,脾之液。美味高粱炙煿,皆能生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

美味佳肴,不知有节,则胃肠内生水热二毒。若久置不理,则二毒遂上迫头脑,诱发脑出血。此证若非半夏、南星,无效。然大小柴胡汤,对于此证有效者,不可不云方中卧药半夏作用之力大也。

时珍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体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也。

由此说观之,则呼吸器内之停水咯痰,及胃肠内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满等,皆由水毒使然,只因其存在部位之不同而异其形体耳。又半夏主治此等诸证,可知其有水毒低降力与利尿作用。然不含何等泻下药而小柴胡汤所以能顺通大便者,亦可谓因佐药内之半夏作用故也。

四十四、铅丹

铅丹,不外为铅之化合物,故有收敛、镇静、镇痉、杀虫、杀菌作用也明矣。

四十五、橘皮

《药征》曰:橘皮,主治呃逆也,兼治胸痹停痰。

橘皮之治呃逆,虽如东洞翁所说,但无此证而须用此药者不少,故难为定则。由余之经验,本药有镇咳、镇呕、镇痉、健胃诸作用,兼有作利尿药及解鱼毒之特能。

四十六、薤白

本药可谓为温性解凝药,主治心脏性喘息、心脏神经痛等,有特能。

四十七、瓜蒌实

本药可谓为冷性之消炎解凝药,有主治心肺原因性喘咳胸痛等之特能。

四十八、桔梗

《药征》曰: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兼治咽喉痛。

历观用桔梗诸方,或曰肺痈,或曰浊唾腥臭,或曰吐脓,而以桔梗为君药者,名为排脓,则其能排脓也明矣。

诸说虽是,若不以主治为浊唾肿脓,或脓血,或祛痰困难等,及兼治咽喉肿痛者,则不全。

《本草备要》曰:桔梗,苦辛微温,开提气血,表散寒邪,清利头目咽喉、胸膈之滞气。凡痰壅(求真按是壅滞于咯痰之气管或肺泡内而不得咯出者,如毛细管炎及肺炎等,即此例也),喘息(求真按是亦限于由咯痰之雍滞者),鼻塞干咳(求真按此干咳,欲将郁滞者由咯痰咯出然者,与其他干咳异),胸膈刺痛(求真按是郁滞于肺泡内之咯痰刺激于胸膜故也)并宜以桔梗开之。养血,排脓,补内漏(故治肺痈)。

四十九、小麦

小麦中由含多量之淀粉,则不难推知有缓和包摄作用。其外皮有解热、消炎、缓和脑神经之特能。(小麦作汤,不许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消热止烦也)

五十、甘遂大戟芫花葶苈

此四药者,为主治泻下胸廓之停水的峻药,但以甘遂为最有力,大戟、芫花次之,葶苈更次之。故虽皆主治胸痛及咳嗽喘鸣,但其异处,前三者镇痛为主,喘咳作用为客;后者治喘咳作用为主,镇痛作用为客。宜参照下说。

《本草备要》曰:甘遂,苦寒有毒,能泻肾经及隧道之水湿,直达水气结处,以攻决为用,为下水圣药。主十二种水,大腹肿满,瘕疝积聚,留饮宿食,痰迷癫痫。虚者禁用。

《药征》曰:甘遂,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烦,短气,小便难,心下满。

《本草备要》曰:大戟,苦寒有毒,能泻藏府之水湿,行血发汗,利大小便。治十二种水,腹满急痛,积聚癥结,颈腋之痈肿。通经,堕胎,泻肺。误服则损真气。

《药征》曰:大戟,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烦。

《本草备要》曰:芫花,苦温有毒,去水气痰癖。疗五水在五藏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

《药征》曰:芫花,主利水也,兼治掣痛,咳烦。

《本草备要》曰:葶苈,辛苦大寒,属火,性急也。大能下气,行膀胱之水,肺中水气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癥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通经利便。久服令人虚。

《药征》曰:葶苈,主治水病也,兼治肺痈、结胸。用葶苈之证,浮肿清涕,咳逆喘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by/7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