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行星事务所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前面(十七世纪的中国,传教士带来的望远镜)我们讲到,明朝为修订历法,吸纳了一众西方传教士参与,而后望远镜就逐渐在中国的天文部门发挥作用了,甚至延伸到了其他领域。现在我们可以从《明史·天文一》中看到这样的内容:若夫望远镜,亦名窥筒,其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两端俱用玻璃,随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砲,有大用焉。这段对望远镜的简介,说明当时国内已经将望远镜应用于多种场景:看天象、看远景、大炮瞄准。此外,还有一些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记录,如观测土星、木星、金星,同伽利略、阳玛诺的记录:又谓填星形如瓜,两侧有两小星如耳。岁星四周有四小星,绕行甚疾。太白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视之,皆可悉睹也。以及对银河、昴星团的观察:又谓云汉为无数小星,大陵鬼宿中积尸亦然。考《天官书》言星汉皆金之散气,则星汉本同类,得此可以相证。又言昴宿有三十六星,皆得之于窥远镜者。虽然同在《天文一》,前后文中分别称“望远镜”、“窥远镜”。这些天文观察是何时何地由我国何人验证的已经无可考稽,但是在《明史》中却还明确记录了几次使用望远镜观测的“大事件”。在明末中西历法的比赛中,验证日食预测准确性的时候,是使用了天文望远镜的。日食的预报,除了预报日食之初亏、食甚、复原等具体时间,又需要预测日食之食分。而在明末的几次比拼中,观测食分使用的器具正是望远镜。《明史》中详细记录了比拼时候的测量项目:至期,(徐)光启率监臣预点日晷,调壶漏,用测高仪器测食甚日晷高度。又于密室中斜开一隙,置窥筒、远镜以测亏圆,画日体分板分数图板以定食分到日食的那天,先定日晷,刻漏——就是先对表,确定时间正确。而以望远镜对准太阳(这个行为非常危险,请不要模仿)使用投影法将日影投影到一个标有刻度分数的“图板”上,通过日影对比,可以精确求出食分大小。中国以前习惯使用水盆反射观测日食,精度粗细,可想而知。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来源网络崇祯末年,中国有了自制望远镜的能力。明末大部分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都是使用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望远镜。徐光启在崇祯二年就上书建议朝廷自制三架望远镜: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兼理历法,请造象限大仪六,纪限大仪三,平悬浑仪三,交食仪一,列宿经纬天球一,万国经纬地球一,平面日晷三,转盘星晷三,候时钟三,望远镜三。报允。但是似乎并没有制成。最后在崇祯七年将西方传入的望远镜修理装饰一翻上交了事。崇祯八年(),李天经上书称:臣即督同本局远臣汤若望、罗雅谷等,将其本国携来玻璃,星夜如法制造,今已造完。谨将窥远二具恭进御览。这才真正完成望远镜制作工作。而民间先后也有薄珏、孙云球等制作望远镜的人才涌现。尤其是孙云球,曾做《镜史》一部,里面记载了多种光学设备。对了,他还兼做镜子生意,配近视镜、卖望远镜,发家致富。李渔《十二楼》冒神仙才郎不测断诗句造物留情:以上诸镜皆西洋国所产,二百年以前不过贡使携来,偶尔一见,不易得也。自明朝至今,彼国之中有出类拔萃之士,不为员幅所限,偶来设教于中土,自能制造,取以赠人。故凡探奇好事者,皆得而有之。诸公欲广其传,常授人以制造之法。然而此种聪明,中国不如外国,得其传老甚少。数年以来,独有武林诸曦庵讳某者,系笔墨中知名之土,果能得其真传。所作显微、焚香、端容、取火及千里诸镜,皆不类寻常,与西洋土著者无异,而近视、远视诸眼镜更佳,得者皆珍为异宝。而望远镜自此在中国逐渐流传开来,富商、官员尽可有之。这才有开头的阮元《望远镜中望月歌》:邹衍善谈且勿空,吾有五尺窥天筒。能见月光深浅白,能见日光不射红。见月不似寻常小,平处如波高处岛。许多池影生魄边,大珠小珠光皎皎。/文:尞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fy/12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