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肝胆综合症发病原因和处理措施

春季池塘水温在10-2O℃,鱼类进入摄食,调整机体代谢的起始时期,但同时池塘光合作用不强,底泥有机质多,水溫升高底泥耗氧增加,池塘溶氧普遍偏低,水质偏瘦,菌类,藻相不平衡,鱼类经过越冬低温期后,刚开口摄食,体质较弱,机体代谢速率慢,对致病因子抵抗力较差,若养殖户无规律投饲,易引起养殖鱼类机体代谢紊乱,加之池塘水质较差,底泥有机物多,溶氧偏低,易诱发鱼类肝胆综合症。也有人认为该病的致病因素是氨代谢异常。鱼类血氨过高也能发生肝胆综合症。归纳几点:

1.投喂饲料过急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长期投喂杂粕含量高的低质饲料;

2.对养殖水体中吃料鱼的现状估计不准,导致个别品种或大规格鱼种吃料过多;

3.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或保存环境不佳,导致饲料内霉菌毒素超标,鱼食用该饲料后会导致肝胆病变;

4.长期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加重肝胆负担,损伤肝细胞;

5.料台分布密集或料台太少,局部密度过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6.增氧机离投料区太远,投料区域长期处于局部缺氧状态;

7.养殖密度大却忽视调水,水质长期不好,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长期超标,导致鱼体的排毒系统(肝胆)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最后导致该系统崩溃,肝胆发生病变;

8.疾病本身带有的肝胆病变。

另外,肝胰腺是南美白对虾重要的器官之一,还是免疫器官,具有解毒排毒功能,同时也是脆弱的器官。现在的对虾养殖,非常容易发生一系列肝胰腺疾病,肝胰腺轻度受损,会引起对虾生长缓慢;肝胰腺严重受损,会发生肝肿大、肝萎缩等现象,甚至引起对虾大量死亡。尤其是水温升高后,对虾吃料量加大,容易出现红肝、肝肿大等情况。

处理方案

1.水环境管理。包括水质和底质的维护,培育良好的水色。前期可定期(7-10天)泼洒“EM原菌”补菌调水,中后期如果可使用“全效救星”+“超强底改”混合进行氧化改底,调水可使用一些活菌产品,如“复合乳酸菌原粉”、“EM原菌”、“复合芽孢杆菌”等,保持水体理化指标处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因水质因素而造成鱼类肝脏损伤。

2.饲料管理。选择全价优质配合饲料,并储存得当。由于饲料都会有一个长时间运输,加上饲料储存时间长的话有些营养物质会降解缺失。因此,在投喂时可以适合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类物质,如“复合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黄芪多糖”,“水产专用多维”加强鱼类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药类物质,如“肝胆康泰”、“五黄金肽”等,可缓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保护肝脏的正常代谢。

3.药物使用。养殖过程中,消杀类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一定原则,最好一次用足量而不是少量多次的使用。定期使用一些刺激性小的产品,如“新百安康”、“五黄金肽”等,遇到恶劣天气(大风、暴雨、高温、寒潮等)时,在药物用量上会有一定变化,应谨慎。一旦出现用药不当,应及时全池泼洒“池塘解毒灵”来缓解药物毒性。

4.治疗。当鱼类发生该病时,应该以“解毒、护肝”为原则,选择相对温和中草药制剂内服保肝。首先停料2天,减轻肝脏负担。与此同时,全池泼洒“池塘应激灵”,降解水体毒素。停料后2天后,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肝胆康泰3g+黄芪多糖1g+水产专用多维5g,视情况加量,连续投喂5天。如果此时有细菌性病害出现,视情况外泼“新百安康”+“五黄金肽”。(切记:混合泼洒5-6小时后,即使补充复合乳酸菌,确保水体中有益菌占有优势。)

年度,在浙江和湖南鲈鱼养殖区域,鲈鱼肝脏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综合处理。并定期添加3g/kg饲料。在整个养殖期间几乎都没有发病,即使偶尔因水质或环境原因引起的鲈鱼不适,经过简单处理后也很快恢复正常摄食和生长。

肝脏的发病机理相对复杂,需要在充分评估现状及背景调研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发病原因,进而针对性的给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qd/8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