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6670968.html
妇女和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集保健、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一直致力于为妇女儿童服务,以群体保健为基础,以妇产科、儿科为龙头,不断拓展医保业务内涵,加快学科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后康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体系。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市妇幼卫生工作走出了一条以项目为抓手,以“政府支持、部门联动、三级综合防控”为主线,全力打造出一个利民惠民服务平台,独具廊坊特色的工作模式,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了系统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一、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缺陷儿的发生,不仅影响家庭幸福,还造成巨额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做好我市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廊坊市政府把该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四病”筛查和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儿童先心病筛查等多项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
(一)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把好出生缺陷第一道防线
自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强制婚检取消,使得婚检被人们忽视,婚检率大幅下降,很多疾病无法检出,更得不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治疗,造成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年廊坊市区开展了由廊坊市财政出资的免费婚检,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一方面与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为方便准备结婚的男女检查,市妇幼保健中心将关口前移,派驻4名工作人员到两区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进行宣教、抽血、体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年市区共婚检对,其中转氨酶增高例,澳抗阳性例,梅毒25例。婚检率达到90%以上。
(二)推进全市免费产前筛查,把好出生缺陷第二道防线
我市的产前筛查工作于年4月全面启动,由政府出资,为全市范围内的孕妇进行免费血清学筛查,机构设置在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在各区(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及部分助产机构设立采血点。逐步形成了以市产前筛查中心为龙头,各区(市、县)妇幼保健机构为枢纽,所有助产机构全部参与的筛查及转诊网络。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83.5%,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成绩优异。共筛查名孕妇,检出高风险孕妇名,确诊21—三体综合征42例,18—三体综合征15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7例,其他染色体等异常49例,共避免例异常胎儿的出生。根据相关数据报道,每出生一例异常胎儿,全生命周期花费达84万,共减轻经济负担约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11月,廊坊市产前诊断中心顺利通过省卫计委专家组评审,挂牌河北省诊断中心廊坊分中心,标志着我市遗传优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有效发挥产前诊断技术的服务、培训、指导、质控作用,为廊坊市孕妇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为提高全市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发挥重要作用。
(三)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把好出生缺陷第三关防线
1、新生儿“四病”筛查:在廊坊市财政支持下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由原来的两种增加到四种,新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得到财政支持。年,共筛查名新生儿,平均筛查率96.7%,确诊阳性患儿例,其中CH(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47人;PKU(苯丙酮尿症)9人;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人;G6PD(蚕豆病)43人。目前我市“四病”的阳性患儿均能在一个月之内开始治疗,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并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按要求参加国家卫计委室间质量控制,年“四病”的室间质控均以分的成绩通过。
2、新生儿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年9月,廊坊市卫生局(市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合作开展了新生儿35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双方签署协议,由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募集资金,承担廊坊市新生儿35种遗传代谢病初筛工作,为了提高复筛率,使阳性患儿能够尽早诊断和治疗,年市财政将复筛经费列入预算,市妇幼保健中心具体组织实施。通过制定方案、逐级培训、广泛宣传、质控管理、督导检查和加强对异常儿童的追踪和随访工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专门开发信息平台,确保筛查质量和信息反馈。年,共筛查名新生儿,平均筛查率96.7%,确诊35项遗传代谢病阳性患儿8例。此项工作得到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成为与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合作项目的全国示范单位。先后有安徽省淮北市、山东省诸城市、辽宁省盘锦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等外省市到市妇幼学习交流。
3、新生儿听力筛查:自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建立起以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为全市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为复筛机构,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及年接产量在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为初筛机构,覆盖全市的市、县和助产机构三级联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医院首都耳研所达成合作协议,由其派出专家定期到中心为我市复筛可疑阳性病例进行确诊。我们积极与市民政、残联联系,每年对严重听障患儿以及困难家庭的患儿分别给予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或给予0元经济补助金等形式进行救治,形成了筛查、诊断、干预、治疗、救助一条龙服务。年全市筛查人,筛查率95.66%以上,确诊听力障碍儿童人,其中单耳40人,双耳68人。
(四)推进全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为预防出生缺陷补救提供保障
近年来,先心病已成为新生儿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死因第一位,年市妇幼保健中医院合作儿童先心病筛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年市妇幼保健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初筛由市妇幼保健中心和各县(市、区)完成,医院定期来廊进行。对新农合先心病儿童给予手术治疗,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助,形成了省、市、县筛查、诊断和手术治疗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廊坊市先心病患儿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年,共筛查人,可疑阳性人;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复筛人,确诊人;手术救助69人。
二、开展儿童口腔防龋和妇女“两癌”筛查,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
(一)儿童口腔防龋项目。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为不断提高我市青少年口腔健康水平,将我市儿童恒牙患龋率降至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最低流行水平,年我市市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儿童口腔综合防治项目,由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共同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全市适龄儿童防龋服务,免费为3至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氟化泡沫和7至9岁学龄儿童窝沟封闭防龋服务。为了使项目有序开展,廊坊市卫计委与廊坊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廊坊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管理方案》及《廊坊市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通过资质考核,选定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等8家项目执行单位,并邀请北京专家开展项目的培训、督导、考核工作。年进学校、幼儿园所,共完成市级氟化物防龋人次,省项目氟防龋人次,窝沟封闭市级颗牙,省项目0颗牙。
(二)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在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市直65岁以下女职工的“两癌”(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费用列入专项经费逐年拨付。我们通过健康大讲堂、在电视台录制专题片以及深入到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健康宣教,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年“两癌”筛查人,其中宫颈低度病变7例、高度病变12例、阴道炎例、慢性宫颈炎例、乳腺增生例,肿物数21个、其他积乳10例、确诊乳腺癌2例。对查出的阳性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指导及跟踪随访。
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努力提高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水平
自年“医改”以来,全市妇幼承担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四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两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项目的实施,使更多的妇女和儿童得到了实惠,全面提高了全市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水平。
一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我市住院分娩率,减少了孕产妇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确保了母婴安全,有效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发生;二是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三是自年10月起在全市开展了对孕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同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母子保健卡,并录入信息平台,提高了早孕建册率,提升了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四是加大妇幼健康教育,妇幼健康知识家喻户晓。为扩大妇幼卫生工作的宣传覆盖面,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我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利用电视、广播、上街咨询、各医疗保健机构门诊、病房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宣传画;妇幼医生发放宣传手册、折页;制作展牌在各主干道粉刷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年,廊坊市对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35项遗传代谢病复筛查项目、产前筛查、市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市直女职工“两癌”筛查、儿童口腔综合防治等项目投入万元。在市卫生计生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残联等各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各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惠及了民生,造福了百姓,对降低全市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面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将把妇幼服务项目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通过整合全市妇幼系统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依靠专家,组织群众共同做好健康妇幼工作,围绕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全面推进妇幼惠民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END————
廊小卫编辑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