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即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preserveoneshealth
之一古人采集艾草
艾灸是中医三大疗法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扶正固脱,防病治病的作用,故称“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医学入门》亦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因此艾灸、针刺、中药等各个疗法是相辅相成的。艾条灸除了在三伏天、三九天等阴阳消长特殊时期应用之外,平常也可以施灸调理。
特色中医
02
三伏灸可以调理妇科多种症状与疾病,如手足发凉,体弱怕冷,失眠多梦,贫血,易于疲劳,神经衰弱,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宫寒不孕,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产后缺乳,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更年期综合征等。通过激发经络气血调理阴阳平衡,长期坚持,在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兼顾改善体质,调节女性亚健康状态。
常用穴位有关元、子宫、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等,每次选择1~3个穴位进行艾灸,每日或隔日1次。
preserveoneshealth
施灸时要注意些什么?
1、施灸时要安静平和
施灸时专心致致,感受局部温度的变化,感受全身气血的反应,感受灸感,心神合一,既能避免烫伤,更能使艾灸功效充分发挥。
2、灸疮的处理
如果艾灸温度过高,可出现起泡、结痂、溃烂等皮肤问题,可按照烫伤原则处理,预防感染,保护创面。
3、施灸勿急于求成
一般认为施灸穴位不宜过多,每个穴位力求热力充足,火气均匀即可。长期坚持灸下去才有疗效。
4、施灸时间
一般上午阳气旺盛之时艾灸最为适宜,现代人生活节奏繁忙,最晚尽量不超过晚上十点。此外还可以根据病证发作时间进行艾灸,如失眠症晚上临睡前灸;出血病证随时可灸以助止血。
5、要多饮水
艾灸是种温和的刺激,有助热的作用,灸后适当补充温开水,可以补充水分,并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6、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因为艾灸后毛孔张开,外邪容易侵入,吹风受凉或者凉水洗澡,容易引起寒邪入侵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就诊流程:门诊挂号(中医妇科)——门诊就诊——医生开单——联系科室护士。
就诊时间:工作日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治疗时间:工作日下午(13:00-16:00)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