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全球发病率约为1%。RA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以此造成进行性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控制炎性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是RA最主要的临床问题。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觉得类风湿关节炎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并不然,临床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多隐匿,初期症状不典型,而中青年人群身体一般状况较好,又忙于工作、生活,容易忽视很多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提示意义的“信号”,从而错过了早期诊断与治疗时机。故此,一旦出现以下一些“信号”,就要立即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医师指导下全面系统排查类风湿关节炎。01手和腕的肿胀、疼痛
手和腕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常常会对称性发病。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手指各个小关节隐痛不适,接着出现早晨起床手发僵(我们称为“晨僵”),活动后晨僵不能明显缓解,手的关节疼痛、肿胀,随着疾病发展,晨僵时间持续增长,手关节出现变形。当腕部发生病变时,可能诱发腕管综合征,即按压腕部的神经就会出现手部麻木、疼痛和无力等相关症状。
02膝、足、踝部的肿胀发炎类风湿也会侵袭下肢各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等,会引起病变部位滑膜炎,出现皮温升高,明显肿胀的症状。
0肩、肘部的疼痛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肩关节及肘关节的疼痛,出现关节肿胀,屈伸障碍,夜间上臂疼痛加重、抬臂困难,无法正常洗澡、穿衣;肘部关节处还可能会出现类风湿结节。
04眼干涩发炎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干燥综合征,出现眼干涩的困扰,其他还可能会出现眼部发红疼痛,引发角膜炎、巩膜炎等眼部问题。
05手部腱鞘炎一般而言,手部腱鞘炎多由外伤、劳损、关节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一些长年从事繁重家务劳动的老年女性,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中青年人群,如货物搬运工、频繁操作工具的技术人员、器乐演奏者,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职场人员等,都是手部腱鞘炎的好发人群。
但类风湿关节炎造成的腱鞘炎与常见的劳损性腱鞘炎不同,多表现为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或不同部位同时发作的手指及腕部腱鞘炎,而劳损性劳损性腱鞘炎更多为单一部位病变,且较少频繁发作。
现有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缺少多关节肿痛等典型表现,不少患者以手指及腕部腱鞘炎为首发表现。
06心肺循环系统问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伴发贫血,出现身体疲劳症状,因为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数量下降,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引起肺纤维化。
07常出现且持续较长时间的手足关节晨僵关节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在病情早起即可出现,多提示关节存在炎症病变。中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好,骨关节处于最佳状态,按常理说一般不应该出现关节晨僵。但若反复出现关节晨僵,尤其是波及手足多关节、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的晨僵,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08颈部和下颌关节疼痛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导致颈椎不适,造成颈椎疼痛、颈椎的半脱位,引起下颌关节的肿痛和压痛。
09类风湿因子升高类风湿因子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很高,而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故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少部分健康人群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多为轻度升高。若发现类风湿因子大幅度升高(较正常值高出三倍或以上),需要警惕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应该尽早到风湿免疫科就诊,检查抗环瓜氨酸(CCP)抗体等敏感性、特异性更强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指标。
4
类风湿患者有哪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疲劳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手足盗汗、全身不适感等。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本病可并发胸膜炎、心瓣膜炎等疾病。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疲劳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手足盗汗、全身不适感等。
关节疼痛:发病初期,患者常常感觉关节疼痛,并在晨起时感觉关节僵硬,持续1小时以上可自如活动。发病的关节通常是对称的,最常见于近侧的指间关节,其次是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等。关节肿胀:由滑膜肿胀和关节腔积液导致的,患者此时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均会受到限制。关节畸形:患者此时会发生受累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外观看起来有关节畸形。约有10%~15%的患者出现“类风湿结节”。胸膜炎: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广泛的胸膜病变可引起小至中等量胸腔积液,常为渗出液,类风湿因子(RF)呈阳性,补体水平降低,白细胞、蛋白、胆固醇和乳酸脱氢酶均可增高,但糖含量明显低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疾病好转。
心瓣膜炎:%~5%患者的心瓣膜上可见类风湿结节,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临床上无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其中二尖瓣最常见,造成瓣膜功能不全。间质性肺炎:患者可表现为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致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神经系统损害: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引起周围神经纤维病变可致感觉异常或减退,肌肉无力和萎缩,腕、足下垂,腕管综合征。脊髓病变主要是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椎体半脱位等导致的脊髓和脊神经根受压表现。寰枢椎半脱位病变最常见,约占6%,可见颈背部疼痛、四肢无力、瘫痪甚至突然死亡。椎基底动脉受压可引起眩晕、一过性脑缺血、四肢无力等不适。胃肠道损伤: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有关,而非风湿本身引起,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食欲差,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而表现为黑便。患者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