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且看如何冬病夏治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便利多样的生活同时,对医疗与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诉求,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颈腰痛、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胃脘疼痛等,绵延难治,经久不愈,令人苦不堪言。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席卷全球,在缺少特效药的情况下,人体正气的强弱成为了感染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人体正气是我们抵抗病毒的根本,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提升人体正气的重要性。

那么炎炎夏日,传统中医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升人体正气,温阳驱邪呢?

答案就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主要针对一些在冬季遇寒后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炎热之时给予对应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抵御外邪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的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经过多年传承及临床运用,已被证明对肺系疾病、脾胃病及肢体经络病等多种疾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人对养生的重视,也因其具有操作便捷、副作用小、效果明显等优点,“冬病夏治”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冬病夏治”的机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是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的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的疗法。

“冬病”

“冬病”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多为寒邪外侵,阳气虚弱所致。所以冬病夏治适用于阳虚体寒者。

“夏治”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人体肌肤腠理开泄,体内寒凝之气最易向外发散。此时进行“夏治”能够达到温阳利气、扶正驱寒、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哪些“冬病”适用于“夏治”呢?

从“冬病夏治”的机理来说,它适用于在寒冷的季节里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比如一些常见的疾病有: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腹痛、反复感冒、咳嗽、痛经、月子病和其他免疫力低下、反复易感等。

所谓“夏治”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凡是能够扶助阳气升发,扶正驱寒的治疗方法,均可适用于冬病夏治。

1

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因其使用一些辛辣温热的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往往导致皮肤发烫起泡,所以也叫天灸、发泡灸。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三伏天时阳气最旺,人体的脏腑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脏腑疾患的最佳时机。若此时进行贴敷治疗,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有利于阳气升发,逐邪外出。使用三伏贴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进行辨证选药与取穴。

2

温针

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在应用针刺的同时,在针柄处用艾绒燃烧加以温热刺激,从而使艾灸的温热效应深入人体,直达病所,达到祛除凝寒的作用。

3

推拿

推拿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深透作用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来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4

督灸

督灸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治疗时,在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部位点燃艾绒,因其形似长蛇,所以也叫长蛇灸。它具有散寒通络、温阳补虚、活血止痛、补中益气、增强免疫等作用。

5

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采用一些温经通络的药物,如附子、草乌、川芎、乳香、没药等制成中药热包,敷于患处从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漯河市纺织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冬病夏治”,主要针对性治疗因阳虚体寒导致的各类疾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对每位患者进行望闻问切,辩证分型,选用特制方药和穴位进行“三伏贴”治疗,另外可配合温针、推拿、艾灸、督灸、中药热敷、拔罐等多种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冬病夏治、温阳利气、扶正驱寒的治疗效果,温暖整个冬天。

年纺织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伏贴贴敷时间:

伏前开穴:7月01日——7月10日

头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加强:7月31日——8月0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29日

福利活动:提前预约贴敷有优惠

详情请垂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yana.com/gyfy/9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